**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,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,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,請「接此」回報給我們。

小飛俠阿童木

518 1

《小飛俠阿童木》(日語:鉄腕アトム,中國大陸譯作《鉄臂阿童木》,台灣譯作《原子小金剛》;港舊譯《無敵小飛俠》,台灣華視別譯《小戰士》)是一套科幻漫畫作品,也是日本漫畫界一代宗師手塚治虫的首部長篇連載作品,於1952年至1968年首次於光文社的《少年》漫畫雜誌連載。故事講述少年仿生人阿童木在未來21世紀裏為了人類的福祉而活躍。中國大陸及香港版主角名稱「阿童木」是日語「アトム」的發音直譯,詞語源自英語「Atom」,意即「原子」。 本劇在1960年代以電視黑白動畫片形式首次出現,共193集,1963年至1966年於日本富士電視台播放,並取得全日本平均30%的收視率佳績。其後此片被譯成英文版本,並銷往世界各地。

日本電視網在1980年重新繪製了同劇彩色版,共52集。1980年代中臺灣、香港均有播放了此版本《小戰士》。同年12月中國中央電視台引進黑白版播放,成為最早引進中國大陸的日本動畫作品之一,播出後廣受歡迎。

富士電視台在2003年第三次重繪本劇,命名為《自動機械人‧小飛俠阿童木》(《アストロボーイ‧鉄腕アトム》),日本截止到2004年3月28日為止,第三版播出了50集。香港的無綫電視翡翠台從2004年初開始播放第三版。中國中央電視台於2004年12月28日至2005年2月13日期間在其中國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播出了49集。

2003年,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開始重新繪製《鐵臂阿童木》「地上最大機械人」一章,漫畫命名為《PLUTO》(中譯《冥王》、《布魯圖》)。

根據原來故事的設定,阿童木誕生於2003年4月7日。製作者是天馬博士,因為兒子飛雄(トビオ,華視舊譯為托比歐、中國譯飛馬)在交通意外中死亡,因為無法忍受失子之痛而製造了阿童木,並將其當作兒子一樣疼愛以自我慰藉。可是,當天馬博士發現阿童木不會長高時,就悟到了和真人的不同,因而開始厭惡阿童木,最後將他賣至馬戲團。

阿童木擁有七種特殊能力,內容如下(詳情或許有點不同):

腳底安裝有飛翔用的噴氣噴射引掣,在太空裏則轉換為火箭引擎 會超過60國語言 能分辨人類的善惡 聽力為正常人的1000倍 眼睛是強力探射燈 臀部安裝了機關槍(電視新版則改成在指頭發射的鐳射) 最大輸出功率為10萬馬力(後來強化為100萬馬力,參看「地上最大的機械人之卷(地上最大のロボットの巻)」) 在片中,阿童木的父母都是天馬博士造的機械人(有個版本是御茶水博士和鬍子老爹在民間購買的機械人),還有機械人弟妹,弟弟台譯為鈷金剛,妹妹叫小蘭。

在現實生活中的2003年4月7日,日本埼玉縣新座市為阿童木正式登記為市民,並發出住民登錄證(監護人為御茶水博士,台譯為茶水博士、華視譯為艾萊芬博士)。
小飛俠阿童木日文原名「Tetsuwan Atomu」,第一個字漢字寫作「鐵腕」,第二個字則是日語對英文字「atom」(原子)的拼寫,所以中譯還有「原子小金剛」和「鐵臂阿童木」等名稱。不用多說,「阿童木」(亦有作「阿童目」),當然便是他日語名字「Atomu」的中文音譯。

 阿童木最先登場是於1950年代時的連載漫畫,在60年代初拍成黑白電視卡通片集,不單只在日本極受歡迎,後來亦遠輸到世界各地,更成功地打入了美國市場。而由於英語版的翻譯及配音做得非常出色,當時許多美國觀眾根本不曉得牠是來自亞洲的進口貨,還以為是地道的本土出品!

 阿童木的本名,如果當時直譯成英文應作的「Atom」,改為聽起來更美國化的「Astro Boy」(中文可譯作「太空小俠」)。在英語世界裡,這個名字直到現在仍是這個卡通人物的「正式」名稱,深入民心。

 至於其他配角的英文譯名,很多亦頗有心思。例如在原著故事裡,收養小飛俠的科學家,頗詼諧的日文原名是「御茶水」(Ochanomizu)教授;英譯版亦很幽默,因為取笑他身形笨重,便給他起名為「Packadermus Elefun」。 前名源於英文「Pachyderm」一字,取自拉丁文「厚皮」的意思,是對犀牛、大象等皮膚特厚的動物的正式統稱,而姓氏更明顯地是「elephant」(大象)的仿音!

 不過最妙的例子,還是阿童木創造者天馬博士的英語譯名。他製造這個小機械人原本的用意,是為了紀念逝世的愛子。在英語電視版中,博士叫做Dr. Boyton,但關鍵之處,其實卻在他已故兒子的名字Astor Boyton。換一換前名最後兩個字母,再減去姓氏的第二個音節,不就正是這位亡兒的代替品Astro Boy本身的名字?

相關知識: 日本動畫天王 - 宮崎駿

http://hk.88db.com/hk/Knowledge/Knowledge_Detail.page?kid=18224